今天是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0:穷棒子精神

时间:2021-07-15

作者:侯月彬

来源:党群工作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时代背景】

穷棒子精神诞生于新中国初创时期。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封锁、打压,内有百姓饥馑,匪患未尽,可谓内忧外患集于一身。

在河北省北部的古长城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山区,解放后短短的十几年来,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出现的亘古未有的奇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过去,这里有着说不尽的灾难和痛苦。冬天,风雪怒吼,多少人在冻饿中呻吟、死去,真是山空狼嚎石头哭,冰雪难埋冻死骨!熬到春天,人们挣扎着,像牛马一样,在荒山薄土上开荒耕种,又是典儿当女度春荒,血换粮食泪拌糠!夏天雨季,山洪常常暴发,把一切凑卷走。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农村展开了合作化运动,河北省遵化四十里铺村建明合作社会社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国藩及其战友们,以革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穷棒子精神,领导群众战胜了重重困难,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卓越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辉的榜样。

【精神内涵】

穷棒子精神,出自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956年)一书。从毛泽东的两段按语中,概括出了穷棒子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1952年,王国藩带头组织本村23户贫雇农办起只有3条驴腿的穷棒子合作社。穷棒子社3条驴腿起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赢得了第一个丰收年,用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散架的人,作出了强有力的回答。从此只有“3条驴腿穷棒子社闻名全国,毛泽东主席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

毛泽东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写的按语中说: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20世纪50年代,西铺人从互助合作、艰苦创业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60年代,西铺人靠穷棒子创业精神,只花800元钱修了一条长1300米的盘山渠道,把水引上了山,扩大水浇地面积260亩,修筑护林堤坝90米,人造土地240亩。就是在十年动乱中他们仍每天挖山不止,人造土地300亩,筑石坝3300多米,并在邻村的配合下修筑成两座小型水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铺村实行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集体经济艰苦奋斗的穷棒子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西铺人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勤俭节约。在合作社运动中,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因为勤俭办社,用三年时间,从砍柴换农具做起,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发展壮大起来而成为全国闻名的典范,穷棒子精神也成为勤俭节约的同义语。王国藩的生活非常俭朴。在人们的记忆中,他永远都是那身农民的装束,黑色对襟上衣,黑色土布裤子,家做的黑布鞋和黑色的绑腿。当选中央委员后,省里一些同志建议他不要再穿那么简单的衣服,他笑着说:我是农民,穿上干部服咋能下地干活啊?

毛泽东为《勤俭办社》一文写的按语中说:这里介绍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精神价值】

穷棒子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一穷二白而不甘屈服的形象。

穷棒子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朝朝夕夕艰苦奋斗造就出来的,靠一代一代继承发展起来的,无疑是为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领导者与农村、农业生产提供了思路。毛泽东热情洋溢地赞扬穷棒子社,就是鼓励全国人民发扬穷棒子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迅速改变中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

      重提穷棒子精神,在于挖掘寓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一种信念和原动力。一人、一家、一民族、一国家,没有人甘愿去固守贫穷。穷棒子精神源于不安贫穷,源于立志改变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穷棒子精神的升华,是我们几十年来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勤俭建国的精神、厉行节约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得以冲破壁垒森严的重围,战胜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煎熬,历尽十年浩劫,依然焕发出难以遏制的旺盛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昂首阔步,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代表人物】

王国藩(1919-200519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冀东革命运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被选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

195210月,农业合作化政策传到了遵化县长峪山麓的西铺村,王国藩带头成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家选王国藩任社长,因此称为王国藩合作社

      王国藩合作社建社初期,只有23户贫农社员、200余亩贫瘠山地。社里无资金、无种子、缺农具、缺口粮,记账无钱买纸,只好用玉米棒子皮替代。社里几户社员与社外群众合养着一头驴,只占这头驴四分之三的所有权,叫做三条驴腿。由于当地贬称穷人为穷棒子,所以当时许多人讥笑这个社是穷棒子社,断言一帮吃救济粮,领救济寒衣的穷棒子凑到一块儿了,早晚得穷散了。但是他们人穷有志气。数九寒冬,王国藩领着大伙儿进入几十里外的深山,吃稀粥,住草棚,打来柴火卖钱,硬是赤手空拳为集体买回一头驴、一头牛、十几只羊、一辆破旧的大车以及种子和口粮等,巩固了合作社。经过一年苦战,获得粮食平均亩产125公斤的好收成,比单干户增产3倍,王国藩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

      穷棒子社精神被毛泽东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遵照毛泽东的指示,1956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开篇就收入了报道王国藩合作社的两篇文章。毛泽东在审阅书稿时被王国藩合作社的创业之举深深感动,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按语。

【纪念载体】


《穷棒子精神放光芒》,人民出版社197511月第一版。该书宣传介绍了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穷棒子社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方面的典型事迹以及先进经验


《王国藩与建明社》,连环画,刘继卣编文并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出版



电影纪录片《穷棒子精神谱新篇》,1974年拍摄


【延伸阅读】

穷棒子社的生产超过了富裕中农

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我们这个曾经被人讥笑过的穷棒子社扩大、升级了。全社五百四十九户。二万四千八百多亩土地中,荒山占了一万七千多亩,河套占了一千多亩,其余的六千多亩耕地,绝大多数还是梯田、坡地,山沟里有点儿平地,也是沙多土少,过去每亩打粮不过几十斤。解放以前,人们生活极苦,还有二十多户农民常年靠要饭生活。土地改革以后,人们虽分到了土地,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小农经济经不起天灾人祸,还是像人们常说的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在自然灾害面前,跌倒了就爬不起来。在1952年办社以前,虽然政府每年救济十八万斤粮食和四百件衣服,但是不少人还是过着少吃没穿的生活。1952年秋季建社以后,生产逐年提高,生活日益改善。1955年冬末转为高级合作社以后,贫穷的状况才有了彻底改变的希望。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各种庄稼都获得丰收,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四百四十斤,比1955年增加了66%;棉花一百八十斤,比1955年增加了125%;花生二百七十斤,比1955年增加了50%。这些产量,超过了入社以前富裕中农的产量水平,提前完成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所规定的在十二年内达到的产量水平。林业、牧业、副业也有发展,仅果树一项就收入了一万三千多元。秋收分配结果,每个劳动日分了粮食十六斤,现金八角;每人分了棉花一斤,花生二十二斤。每户平均收入五百三十六元九角,每人平均收入一百一十元四角。全社除两户人口多劳力少的社员比1955年少收了六七元以外,其余五百四十七户社员都增加了收入。收入最多的刘存旺,分了粮食一万四千八百多斤,现金七百四十多元,比1955年增加了好几倍。分配结束以后,人们欢欣鼓舞,喜笑颜开,一致反映合作社好得很合作社救了命要不是合作社,我连炕也没有了

                      ——《人民日报》1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