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8:沂蒙精神

时间:2021-06-10

作者:侯月彬

来源:党群工作部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时代背景】


       沂蒙大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沂蒙文化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因素。而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地区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活动则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通过对沂蒙山区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的认真分析和综合考虑,决定以这一片区域为中心创建山东抗日斗争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沂蒙革命根据地也因此有了“小延安”的美誉。经过精心组织和不懈努力,沂蒙革命根据地很快就建立起来,并获得蓬勃发展。这里北连华北,南接华中,东临黄海,靠津浦铁路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这里一直是我党我军与敌人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

【精神内涵】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特色鲜明的沂蒙红色革命孕育了同样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习近平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有3.1万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在残酷的战争中,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党的英明伟大,激发了爱党爱军的革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情感和觉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鲜血和生命创立了沂蒙革命根据地,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形成了沂蒙精神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战争的创伤,勇敢地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涌现出莒南县厉家寨、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
       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特殊品格。贫困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格。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闭塞之地,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加之革命战争年代沉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负担,致使战争创伤大,经济基础薄弱,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治山治水,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先后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宁家沟、九间棚、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先进集体。这表明,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沂蒙人民都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惜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一如既往,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沂蒙的六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四十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沂蒙人民就是靠这样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精神价值】


      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沂蒙精神从根本上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任。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党和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才会义无反顾地坚定跟党走,才会把满腔热情和全部干劲倾注到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觉才有自强,才能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转变工作作风。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干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靠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党的各级组织,始终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组织者、实践者和先行者。他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艰苦创业的旗帜下,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沂蒙精神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价值取向,为我们破除“四风”、转变作风提供了行为规范。各级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弘扬沂蒙精神,联系工作实际,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不推诿、不扯皮、不懈怠。
      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已经无数次地验证了这个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利益得以满足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利益需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而只有在切身利益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人们的创造活力才会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在弘扬沂蒙精神的过程中,离开党的群众路线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则会成为沂蒙精神的创新之源。
      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而执政党的作风是否稳健、精神是否振奋,决定着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决定着民心的归属。沂蒙人民之所以能够爱党爱国、艰苦创业,党之所以能够在沂蒙人民心中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执政的基石和发展的根本,是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党的建设和全部工作的永恒话题。失去先进性,就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势必亡党亡国。因此,弘扬沂蒙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需要,是保持我们的党稳如泰山、砥柱中流的需要。

【代表人物】


      “沂蒙母亲”王换于(1888—1989),享年101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人。1938年冬,王换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村妇救会会长和邻乡艾山乡副乡长。1939年,王换于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办起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共有41个孩子,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帅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元帅的女儿罗琳等人。
“沂蒙母亲”祖秀莲 (1891—1977),原名祖玉兰,沂南县马牧池乡杏墩子村人。1939年初,年近50岁的祖秀莲参加了村妇女救国联合会,她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1年冬,营救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员郭伍士。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女英雄群体,她们是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孟良崮战役期间,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时,沂蒙六姐妹勇挑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护理伤病员,和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来回20多里山路积极支前,还不分昼夜为部队纳军鞋500多双。她们经常在村子和前线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名言警句】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权威评价】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陈毅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江泽民(题词)
      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我们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脱贫致富,能够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个精神就是沂蒙精神。

——李长春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习近平

【纪念载体】


      沂蒙革命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东南角,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提升工程,是临沂市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沂蒙革命纪念馆内的雕像


【延伸阅读】


红嫂明德英


      明德英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全国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实际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
       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牧马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
      1943年,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香炉石分所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明德英救护八路军战士的情节,后被写入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解放后,她仍不忘爱党爱军,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摘自《明德英》中广网2009-09-11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

  ——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作者:侯月彬
稿件来源: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