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1:南泥湾精神

时间:2021-06-22

作者:侯月彬

来源:党群工作部

南泥湾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时代背景】


       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开支,有一部分来自国民政府拨发的军饷和华侨与国际友人的捐助。随着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这部分经费远远不够开支。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奉命率部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创造物质财富。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伟大的南泥湾精神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


【精神内涵】


       2008年9月8日,解放军报发表文章《南泥湾精神:同心同德 团结奋斗》,明确指出南泥湾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发前的南泥湾,是一片杂草丛生、豺狼成群、没有人烟的荒野。三五九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披星戴月,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不仅逐步做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而且在1944年还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石。在当时,强调自力更生,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不要依靠国民党政府给我方抗日经费和物资供应;二是不要把单位的财政供给责任全交上级领导机关;三是不要军队的给养任务全压在老百姓肩上。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


       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在359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同甘共苦,战胜困难。正是靠着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根据地军民凭着自己的双手,不但摆脱了困难,而且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精神价值】


      弘扬南泥湾精神为“四个全面”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物质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革命赞歌。依靠南泥湾精神,中国共产党战胜了经济上的封锁,度过了被饿死被困死的危险,为持久的抗日战争积累了足够的物质储备。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四个全面”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梦的大旗,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凝聚发展改革力量上,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南泥湾精神的主要内涵,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在为实现“四个全面”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面貌,就能自觉抵制诱惑、抵制腐败。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面貌,就能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装着国家,就能善于担当、敢于当担。
要依靠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在践行“四个全面”伟大征程上需要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团结一致,形成强大凝聚力共同克服困难。需要党内上下级之间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海内外爱国人士凝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为实现“四个全面”汇聚八方才智。


【代表人物】


       王震(1908—1993),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42年,他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为克服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他率359旅部队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王震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359旅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权威评价】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题词)南泥湾精神代代传。——江泽民(题词)


【纪念载体】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南泥湾革命旧址,该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电影《南泥湾》,由天津市市委宣传部、天津北方电影集团联合北京、陕西等10余家单位2012年摄制出品,导演彭丹,主演任帅、姬他、杨骏。
【延伸阅读】         


红歌《南泥湾》的产生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红歌《南泥湾》,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见证。
      为解决各根据地面临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早在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就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1940年,由秋至冬,朱德曾不知多少次到延安周边地区实地勘察,其目的是为遭受敌军经济封锁的陕甘宁边区部队物色一块垦荒屯田的好场地。一天,朱德把南泥湾考察的情况和准备调更多部队进行屯垦的打算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毛泽东听完,连声称赞:“这件事你朱老总抓得好,抓得好哇!”
      当朱德提议调第一二○师三五九旅时,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
1943年,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广大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热情所感动,一口气便写出这首《南泥湾》的歌词:“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25岁的作曲家马可立即为其谱曲。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
新中国成立后,《南泥湾》经歌唱家郭兰英演唱,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1964年,这首歌曲被编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摘自《中国档案报》总第2134期,2011-03-31



      为克服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王震率三五九旅部队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2008年4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稿件来源:党群工作部